高质量 EBSD 样品制备

用宽离子束制备用于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分析的高质量微电子和复合材料样品

EBS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a gold wire within a silicon matrix from inside a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of a computer). The grains are highlighted with arbitrary colors. EBSD_grain_size_distribution_of_the_cross_section_of_a_gold_wire.jpg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宽离子束(BIB)铣削法制备混合晶体材料 EBSD 样品的可靠而高效的方法。使用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功进行 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需要制备具有不同硬度的多相材料的高质量表面,这具有挑战性。本文展示了 BIB 铣削技术制备 CPU(中央处理器)和铝(Al)基体复合材料高质量横截面的能力,铝基体包含金刚石晶粒和石墨薄片。

什么是 EBSD 分析?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是一种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用于研究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直至纳米级  [1-5] 。它被称为 "表面 "技术,因为背散射电子的衍射只发生在样品表面下几十纳米的范围内。可靠的 EBSD 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样品制备,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菊池图案。因此,要获得这些图案,样品表面必须是晶体状的,并且在制备过程中没有损坏或污染。

EBSD 样品制备的挑战

为了制备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材料区域或横截面,通常使用聚焦离子束(FIB)铣削法。然而,这种方法速度相当慢,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在制备大面积多相复合材料用于 EBSD 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 FIB 会造成严重的局部加热和损坏,使样品的局部表面结构与整体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多相复合材料来说,这种影响尤其严重,因为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特性和铣削行为。FIB 制备会导致复合材料中每种材料的厚度不同,从而使样品表面出现线条或不规则粗糙(帘幕效应) [6]

方法

材料

分析的样品是

  • 来自中央处理器(CPU)集成电路的高度变形金(Au)线,这些金线被嵌入带有钨(W)的硅(Si)基体中 [7] (参见图 1a)和
  • 一种复合材料,其铝(Al)基体中含有金刚石颗粒和石墨片(参见图 1b) [7]

样品横截面的制备方法如下。

利用宽离子束铣削(BIB)进行斜切横截面加工

制备样品横截面时,首先使用锯切,然后使用 EM TXP 系统(见图 2a)进行机械研磨和抛光,直至 1 µm,这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感兴趣的区域 [7] 。然后,使用 EM TIC 3X 系统进行 BIB 铣削(见图 2b),以获得具有高质量表面的横截面,为 EBSD 分析做好准备 [7,8]

成像和分析

利用 ARGUS™ FSE/BSE(前向散射/后向散射电子)系统和 eFlash 检测器 [7],对样品横截面进行了相位和取向对比扫描电镜成像以及相应的 EBSD 微观结构分析。

结果

电子元件:中央处理器

EBSD 分析是在 CPU 集成电路 [7] (参见图 3a)内键合过程中金线发生塑性变形的大面积区域进行的。FSE(前向散射电子)图像可用于晶体学取向对比,它显示出了一些帘幕效应,但是,所有的图谱数据,特别是 EBSD-反斜率平均图谱和核图谱,都没有显示出任何明显的帘幕效应,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结构遵循帘幕效应(参见下图 3)。因此,EBSD 和 EDS(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分析表明,BIB 铣削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截面表面,因为它不会造成任何明显的次表面损伤。

复合材料:铝/金刚石/石墨

使用 BSE 成像、EDS(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和 EBSD(沿 X(倾斜)轴绘制相图和反极图 (IPF))对铝/金刚石/石墨复合材料横截面进行了检测 [7] 。结果显示,在 3 毫米大小的区域内,含有石墨片和金刚石晶粒的铝基体表面制备质量很高(参见下图 4)。EBSD 相图和取向图证实了这一结果,因为尽管衍射图样相似,但 3 种不同的相都被成功地索引出来。精心制备的样品表面与同时获取的 EBSD 和 EDS 数据相结合,使这次分析取得了成功。

结论

尽管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常用于多种材料的特定部位制备,但由于表面下变形和帘幕的引入,对 FIB 制备的样品进行成功的 EBSD 分析可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对于具有不同硬度区域的多相复合材料来说尤其如此。本文证明,宽离子束(BIB)铣削可以高质量地同时制备复合材料中的软硬两种材料。结合使用 EM TXP 和 EM TIC 3X,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从极具挑战性的复合(多相)晶体材料中制备出高质量、大面积的样品。对使用 BIB 研磨技术制备的样品进行 EBSD 分析通常能获得有用的结果 [7-10]

致谢

感谢柏林布鲁克纳米有限公司的 Andi Kaeppel 和 Roald Tagle 博士提供图 3a 所示的金线键合 CPU 处理器照片,感谢法国里尔大学的 Gang Ji 博士提供铝/金刚石/石墨复合材料样品。

参考

  1. J.A. Venables, C. J. Harland, Electron back-scattering patterns - A new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crystallographic information i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Philosophical Magazine:The Philosophical Magazine: A Journal of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Physics (1973) vol. 27, iss.5, pp.
  2. T.T. Maitland, S. Sitzman, 《纳米材料表征中的背散射探测器和 EBSD》,《纳米技术扫描显微镜》第 2 章,W. Zhou, Z.L. Wang (Springer, New York, 2006) 第 41-75 页,DO.10.1007/978-0-387-39620-0_2。W. Zhou, Z.L. Wang (Springer, New York, 2006) pp.
  3. A.J. Schwartz、M. Kumar、B.L. Adams、D.P. Field 编辑,《材料科学中的电子背散射衍射》(施普林格-自然,2009 年),DOI: 10.1007/978-0-387-88136-2。
  4. R.施瓦泽,《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 EBSD 背散射菊池衍射简介》,2024 年 12 月修订。
  5. A.Koko、V. Tong、A.J. Wilkinson、T.J. Marrow,《高分辨率电子背散射衍射(HR-EBSD)中参考模式选择的迭代方法》,《超显微学》(2023 年)第 248 卷,113705,DOI:10.1016/j.ultramic.2023.113705。
  6. Y.Liao, Curtaining Effect in FIB-EM Sample Preparation, Prac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atabase:在线书籍。
  7. L.Palasse, W. Grünewald, 通过宽离子束铣削进行 EBSD 分析的高质量样品制备,海报。
  8. G. Ji、Z. Tan、R. Shabadi、Z. Li、W. Grünewald、A. Addad、D. Schryvers、D. Zhang,用于界面表征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三重离子束切割,《材料表征》(2014 年)第 89 卷,第 132-37 页,DOI:10.1016/j.matchar.2014.01.008。
  9. L.Palasse, P. Nowakowski, Advances in EBSD sample preparation by broad ion beam milling,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2021) vol. 27, iss.S1,pp. 1836-1839,DOI: 10.1017/S1431927621006711。
  10. P.Nowakowski, C. Bonifacio, M. Ray, P. Fischione, Developments in Broad Ion Beam Milling Sample Preparation Instrumentation for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Applications,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2023) vol. 29, iss.1, pp. 2075-2076, DOI: 10.1093/micmic/ozad067.107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