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mke Ockenga

Wymke Ockenga studied Human Biology at the Philipps-Universität in Marburg. Her main subjects were cell biology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She did her diploma thesis at the Institute for Cytobiology and Cytopathologie and is currently working as a PhD student at the 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in Gießen.
偏振光显微观察
偏光显微镜通常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地质学领域,根据矿物的折射特性和颜色来识别矿物。在生物学中,偏光显微镜通常用于晶体等双折射结构的识别或成像,或用于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淀粉粒的成像。
荧光入门介绍
荧光是George Gabriel Stokes于1852年首次报道的一种现象。他观察到萤石在紫外线照射后开始发光。荧光是光致发光的一种形式,是指一种材料被光照射后会发射出光子。发射光的波长比激发光更长。这种效应又称为斯托克斯位移。
微分干涉对比(DIC)显微镜
本文阐释了在使用显微镜对未染色透明生物样本进行成像时,微分干涉对比法(DIC)为何是明场照明的绝佳方案。
相差和显微镜
相差是一种光学显微镜技术,用于增加未染色样本的对比度。未染色样本的结构,例如活细胞或其细胞器,在明场照明下观察时可能显得模糊,甚至变得透明。
光学显微镜简史
显微镜的历史始于中世纪。早在11世纪,阿拉伯世界就使用抛光绿柱石制成的平凸透镜作为阅读石来放大手稿。然而,将这些透镜发展成显微镜并非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多科学家和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何清洁显微镜光学元件
清洁的显微镜光学元件对于获得良好的显微镜图像至关重要。如有脏污,应清洁显微镜以免发生质量损失。如果决定自行清洁,应该谨慎小心,切勿损坏敏感的显微镜光学元件。
全内反射荧光(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t microscope,TIRF)显微镜
全内反射荧光(TIRF)是荧光显微镜技术中的一项特殊技术,由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 Daniel Axelrod 于 1980 年代初开发。TIRF 显微镜能提供轴向分辨率低于 100 纳米的超高清晰图像,这使得观察膜相关过程成为可能。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t microscope,TIRFM)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衰逝波激发荧光团。与传统的弧光灯、LED 或激光宽场荧光照明方式不同,衰逝波仅能从盖玻片/介质界面开始穿透样本约 100 纳米深度。
光学对比方法
光学对比方法可以轻松检查活体和无色标本。不同的显微技术旨在将光与标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相位变化转变为人眼可见的亮度差异的振幅变化。
显微镜中的荧光
荧光显微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它利用的是荧光色素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的能力。通过抗体染色或荧光蛋白标记,可以用这种荧光色素标记感兴趣的蛋白质。这样就可以确定单分子物种的分布、数量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此外,还可以进行共定位和相互作用研究,使用可逆结合染料(如 Ca2+ 和 fura-2)观察离子浓度,以及观察细胞的内吞和外吞过程。如今,利用荧光显微镜甚至可以对亚分辨率颗粒进行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