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伤口愈合实验通常与划痕修复或迁移实验同义,是一项评估和测量单个细胞或多细胞迁移的重要方法。 细胞迁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严格控制,但是有时可能失控,例如在癌症发生和恶化期间。
细胞迁移能够解释的重要问题包括:
- 特定药物如何改变细胞的迁移速度?
- 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迁移的速度有多快?
如何进行划痕修复实验
划痕修复实验的基本过程是很简单的。 在一个100%融合的单细胞层中人为划出一个无细胞的间隙,然后监测细胞填补该间隙的能力。
实验人员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并将其标准化,才能获得可信且重复性高的结果。 下面各章节为划痕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并向大家演示 PAULA 如何帮助科研人员简化流程、减少工作量。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
使用标准明场显微镜,大多数单细胞层较难被观察到,甚至可以称之为“隐形”。 通过相差成像可以突显出细胞边缘形状,轻松检测到细胞。 但是,手动显微镜中的相差成像设置既繁琐又耗时,尤其对于那些未经培训的实验人员。 一般来说,荧光成像可用于监测细胞迁移实验的其他参数。 但是,它不是标准检测方式,因为成像过程中荧光的光漂白和光毒性会显著改变迁移。
- PAULA 的相差成像免相位校对,日常使用无需微调。
- 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启用相差成像。
- 如果需要,可以添加荧光成像作为对比(红和绿荧光,用于如 GFP 和 dsRed 标记的细胞)
使用100%融合的细胞进行划痕修复实验
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划痕很重要。 在大多数情况下,划痕修复实验使用100%融合的细胞层。 如果细胞密度达到 100% 后仍然生长,可能会引起细胞层脱落甚至生长抑制。 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开始实验,对于实验成功和有意义的结果至关重要。
- 当细胞达到所需的密度时,PAULA 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您。
- 您无需再为检查细胞而反复地进出细胞房,
- 还可以为划痕实验找到最佳的开始时间。
保持理想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
划痕实验通常使用所谓的“Dead End”方法进行。 过去使用这种方法时,实验人员必须手动从培养箱中取出细胞培养瓶,并放置在室内环境中检查细胞以确定划痕间隙的大小及主观预测何时完全闭合。 该方法既耗时又不准确。 或者是将细胞培养瓶放在带有环境控制的显微镜中。 原则上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仍然不能完全排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波动。 那么,为何不将细胞放在合适其生长的环境中进行检查呢? 也就是说,在细胞生长条件最佳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观察。
- PAULA 可以放进常规的细胞培养箱内,为细胞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 焦面可保持数天稳定——无需重新调节。
- 可设置 PAULA 进行时间序列成像,并同时分析迁移速率和间隙闭合百分比,并给出达到 50% 闭合的预测时间。
- 通过无线连接,您可以在任何地方持续查看细胞状态和结果。
划痕大小相同很重要
通常,实验人员使用移液管吸头在单细胞层中划出无细胞的间隙。 划痕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单细胞层表面施加的压力。 但是,为了获得可重现的结果,对照组之间的相同划痕大小很重要。
- 使用 PAULA 的内置测量标尺能够准确地测定细胞间隙宽度。
- 不同细胞培养瓶之间的间隙大小更易对比。
- PAULA 也可用于模拟插入无细胞间隙分析,例如 ibidi 插板。
影响重复性的其他因素
除了间隙大小和环境条件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划痕修复实验的重复性。 例如图像和采集设置及系统校准等技术参数,以及传代次数影响的细胞状态。 PAULA 可以同时提供这两种类型的数据。
- PAULA 可以计算细胞的传代数。 因此,您可以随时了解实验是否在状态相似的细胞间进行(将苹果与苹果还是橙子比较)。
- 重新调用所有用于某个特定样本的个人设置,包括对照明等参数的微调过的设置。
- 系统无需校准。
PAULA让划痕修复实验变得如此简单
检测时设置越简单且易于重复,就更有利于结果的可重复性。 只有亲自体验一下才能知道使用 PAULA 设置划痕修复实验多么简单明了。 只需 3 步,即可开始进行结果可期的实验。
- 定义样本
- 设置时间序列
- 定义感兴趣区域
结果最重要
实验结束时,结果才是真正重要的。
- PAULA 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一段时间内的间隙闭合值和迁移速率。
- 可以自定义间隙和速率的时间点,以便消除划痕边缘的细胞凋亡带来的影响。
- 首先估计达到 50% 和 100% 间隙闭合的时间,然后在达到时计算出实际值。
- 所有数据都可以显示在列表中并导出到 Excel 文件中。